科研提升计划系列讲座:卜鹏程-营养代谢物调控肿瘤进展的新机制12月2日,临床与基础医学院科研提升计划系列讲座在医学楼A528报告厅顺利开展。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蛋白相互作用及细胞凋亡的研究。通过此次培训,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具体功能,学习和掌握了设备系统的操作与使用。
实验技术创新与高端设备应用引领科研发展前沿 —临床与基础医学院(所)公共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培训系列活动为助力师生科研实力提升,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更好地为师生和科研人员服务,2024年4-5月,院(所)公共科研平台相继开展了从“分子—细胞—小动物”研究相关仪器设备的培训活动。01分子水平研究伯乐微滴式数字PCR系统2024年4月24日,平台邀请北京友华应用工程师石红梅就伯乐微滴式数字PCR系统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数...
为促进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科研设施和仪器的开放共享,助力院(所)科研实力提升,2023年4月,在院(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公共科研平台上线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通过近一年的系统运行,平台设备的预约使用已基本规范化、秩序化。但是,师生在使用预约系统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细微的系统故障需要调试和解决。另外,2024年春季学期初,正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相继进入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的时间,也需要注册使...
“研”途有你,全力以“复” -山东第一医医科大学召开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指导交流会3月17号,临床与基础医学院(所)通过线上“雨课堂”的方式举办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指导交流会。会议邀请到校(院)附属省立医院教育处处长王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隋准教授、2023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做专题讲座。王波对近年研究生的招录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深入分析了复试的工作流程、复试小组的构成、工作原则和录取原则;介绍了不同科...
近日,我院202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姜璐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Cytokine & Growth Factor Reviews (影响因子13)发表题为“When pyro(ptosis) meets palm(itoylation)”的综述文章,详细总结了棕榈酰化修饰对焦亡通路中关键蛋白调节的重要研究进展,阐明了蛋白棕榈酰化控制免疫反应和炎症的复杂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张磊亮研究员,本科生王子瑞、硕士研究生徐婷对该论文也有贡献。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
1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氢科学中心玛丽∙居里学者何前军教授应邀到我院(所)进行学术交流,进行科研系列讲座。我院相关专业共30余名师生与会交流沟通,会议由张海东常务副院长主持,宋国华副院长总结。学术报告中,何教授指出氢气分子具有分子直径最小、极性较弱和还原性较弱的物化特性,因而具有三个方面的生物学独特优势:渗透性强、选择性高、安全性高。但由于氢气的低溶解度和高弥散性,常规的给氢方式难以向病灶...
为深入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进一步促进大学高质量发展,12月7日上午,科研部张继国部长一行4人来到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就学院科研工作以及学院2024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准备工作进行调研。张海东常务副院长,宋国华副院长参加会议,学院拟申报2024年度基金项目的老师代表出席会议。张继国部长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的数量和质量,代表大学基础研究的水平和科研实力。学院各学科带头人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为抓手,...
11月20-24日,第23届国际法医学协会(IAFS)在澳大利亚悉尼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临床与基础医学院(所)常务副院(所)长张海东及法医学系部分老师受邀参加此次论坛。会议由国际法医学协会(IAFS)主办,共有70个国家和1707名代表参会。会议的主题是“从这里到哪里?”,该主题要求法医学界审查当代实践,并考虑根据当前和未来的挑战提高业务贡献和有效性的策略。大会以“Forensic Science in a Post-Pandemic World”(流行病后...
2023年11月16日,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以及神经调控与修复中心共同举办的首届“帕金森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神经调控与修复中心张良文主任研究团队的十余位医生与科研骨干、来自临床与基础医学院(所)王越教授团队的多位科研骨干,以及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的张继春教授等专家参与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神经调控与修复中心负责人、山东省立医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