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 创新发展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师医学能力系列培训(二)
日期: 2021-12-14   来源: 基础医学院学工办   浏览量: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医学教学能力,拓宽学科视野,12月11日和12日晚,应基础医学院(所)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的邀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志刚副教授、张红教授,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师和202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了第二次临床案例授课。

本次培训由基础医学院(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蒋汉明副主任主持,学系全体教师和2020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共同参与。首先蒋汉明副主任对李志刚副教授和张红教授在百忙之中为学系教师及学生授课表示感谢,然后对两位专家进行了介绍。

12月11日晚,李志刚副教授为与会师生讲解了关于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内容。李教授首先带领师生们认识了何为药物性肝损害以及各种常见认知误区,随后为大家讲解了正常肝脏的药物代谢过程,并借此引出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预防策略以及损害后的处理原则等内容。最后,李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甘草酸类保肝药。部分老师与李老师进行了线上交流,教学相长,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随后,李老师又从基础与临床的角度为师生介绍了肝性脑病相关内容,并从生化的角度着重为师生们讲解了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随后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为师生们介绍了肝性脑病临床分期、神经心理检测等相关诊断途径。李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且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课后,师生们纷纷称赞李教授的课堂内容丰富,通过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带领着同学们走出书本,更早地接触临床案例,开拓了师生们的视野。

12月12日晚,张红教授为师生们讲解了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相关内容。张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血液系统疾病的总概况,随后从发病情况、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分别对两种疾病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引入临床案例启示同学们:在今后步入临床后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从细节着手,方能更好地发现真正的病因,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张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极为扎实,讲课思路条理清晰,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会议最后,由蒋汉明副主任对二附院老师们的授课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总结,并再次对两位专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大家授课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本次临床案例系列培训活动,架起了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不仅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临床诊断思维,使同学们更早地接触临床,同时还加强了基础理论老师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教学相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李志刚,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山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从医二十余年来,熟练掌握感染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及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非典型肺炎等传人并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10篇,SCI一篇,论著2部。

张红,血液科副主任、教授,内科住培基地教学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山东省临床分析细胞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MDS工作组委员;山东省老年病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血液医师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泰安市血液病学会委员;2011年获山东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3年8月获山东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微课比赛一等奖;2013年11月获教育部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比赛优秀奖;2013年10月获中华医学会教育分会第三届医学(医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2013年12月获泰山医学院教学示范能手称号;2018年获振兴泰安劳动奖章;2019年获山东省优秀住培带教医师称号。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楼C

济南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青岛路6699号

邮编:250000 电话:0531-5956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