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发布了《关于公布 2025 年山东省智慧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高教函〔2025〕16 号),临床与基础医学院(所)《生理学》(课程负责人陈鹏)、《病理生理学》(课程负责人姚树桐)2门课程拟认定为山东省智慧课程,标志着院(所)在智慧课程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

《生理学》是以人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与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之间联系密切。《生理学》课程以构成人体的各个系统为单位,深入介绍了各系统所执行的生理功能的过程,阐述了生理功能的活动规律、内在机制以及调节与调节机理。《生理学》为临床应用和创新提供基本的科学理论和概念的桥梁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高阶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坚定职业理想的应用研究型“五术”卓越医学人才。本课程为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山东生首批智慧课程,线上24学时,线下48学时。
《病理生理学》课程靶向培养应用研究型高素质医学人才目标,旨在使学生①建立完整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体系;②提高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和临床思维等能力;③提升医学伦理与人文素养,树立医者仁心情怀与职业素养、强化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及科研精神,以充分发挥本课程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作用。自2018年起,基于高质量线上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立德树人,学为中心”教育理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内化,且综合素质和能力显著提升,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基于超星教学平台建设知识图谱和AI助教,于2024年应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可视化、教学过程智能化与个性化。被收录为超星智慧课程典型案例,获批省级智慧课程。
智慧课程建设全方位提升了院(所)数字化资源建设水平,通过搭建丰富多元、高质量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为教学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在此基础上,学院(所)进一步深度推进了数智赋能医学教学改革,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精准化、个性化与高效化,推动医学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助力培养更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
审核:王丹丹 编辑:韩馨 图/文:姚艳丽